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饮食调养 > 生姜治百病,但这几类人不能吃瞎吃会出
生姜治百病,但这几类人不能吃瞎吃会出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古人几千年经验的总结,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夏天妙用姜,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明代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与人参、鹿茸等名贵中药材相比,生姜是一种最廉价有效的滋补品。夏季天气炎热,大家都贪吃雪糕、冷饮等寒凉之品,易导致“胃中虚冷”。而生姜具有升阳、助阳、温中祛寒的功效,所以夏季吃姜,以温胃散寒,解除胃中的虚冷。
吃姜的好处
生姜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还含有姜醇、姜烯、姜油酮、姜辣素、姜甾醇、姜黄酮、柠檬醛等挥发油及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具有明显的驱寒、增强吸收、保肝利胆、抗炎止吐、助消化的功效。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记载了姜的“温中止渴、出汗、逐风“等功用,能治疗湿痹及受冷之腹疼腹泻,“久服去臭气”。
祛斑抗衰老:生姜里含有的辛辣成分“姜辣素”具有强抗氧化效果,可快速清除自由基,可防止或减少脂褐素的沉积,其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更强,可延缓衰老。
促消化:姜含丰富维生素A和C,可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助消化以及促进新陈代谢。
可暖胃、健胃:夏日里,人们贪凉,久之脾胃易虚寒,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而生姜中含有一种“姜辣素”,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还能刺激消化道,能使消化道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旺盛,肠吸收能力加强,起到健胃、止呕作用。生姜中的挥发油可促进血液循环,对大脑皮层,心脏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在饮食中加些姜,可提神醒脑、疏风散寒,防止肠胃感染及风寒感冒。
天然抗生素:姜是天然的抗菌剂,能有效地抑制葡萄球菌,对阴道滴虫及皮肤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享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号。夏天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很容易病从口入。吃点儿姜再合适不过。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姜酚和姜烯酚是姜的辣味成分,生姜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和改善脑循环、降血糖和降低血清胆固醇、抗心肌梗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防晕车晕船:姜含有特殊的挥发油,口嚼生姜服下,或贴一片生姜在肚脐上,或放在鼻旁嗅闻,可防晕车、晕船,故有“出门带块姜,时时保健康”之说。
夏季吃姜不适合以下几类人
手脚心发热的人
这类人属于阴虚体质,是体内津液不足所导致。而生姜性温,会容易耗损津液,加重阴虚的程度,使津液亏损得更厉害。
眩晕耳鸣的人
这类人一般由于肝火过旺所致,本来就阳热亢盛,如果再吃过多的姜,相当于“火上浇油”。
肝炎病人
一般情况下,肝炎患者都是忌吃姜,姜所含的姜辣素可使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细胞产生变性、坏死,肝炎性细胞浸染,从而导致肝脏的功能失常。所以,乙肝患者吃姜可能会加重病情。
口臭的人
中医认为口臭是由胃热所致,胃热的人吃会加重胃热,甚至引起牙痛、头痛、痔疮出血等症状。
咳痰较黄的人
痰黄的人是因为肺热肺燥,生姜性温,食用姜易加重症状。
脱发的人
生姜性温,脱发的人食用,肾阴虚更甚,会加重脱发症状。
口腔溃疡者
口腔溃疡治疗当以清热泻火为主,而姜辛温,口腔溃疡者过多地食用无疑会加重症状。
胆囊炎患者
该疾病的患者应该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因此胆囊炎患者最好还是少吃姜。
吃姜需注意的事:
1、腐烂的姜不要食用,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它能使肝细胞变性并会诱发肝癌、食道癌等。
2、去皮吃还是带皮吃,要根据具体需要来定,因为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对阴阳——姜肉性热,所以姜皮性凉,姜皮可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化痰止咳、解毒的功效。姜肉发汗,姜皮止汗。譬如受了风寒,喝姜汤发汗,自然是去皮为好。平时喝生姜红枣茶驱寒,则不去皮。吃大闸蟹用的姜汁可以去皮,以平衡蟹的寒性。
3,“夏吃姜”主要针对脾胃虚寒之状而言,但由于生姜中含有大量姜辣素,如果空腹服用或者一次性服用过多,会给消化系统带来很大的吸收压力,还会刺激肾脏,引起口干、喉痛、便秘、虚火上升等诸多症状。因此夏天食用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尽管生姜的好处很大,不过夏季服用同样要适可而止。每次食用10克左右生姜最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