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饮食调养 > 血友病并发消化道出血一例
血友病并发消化道出血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26岁,主诉大便带血半月入院。患者3岁时开始出现皮肤、黏膜、牙龈、鼻腔自发性出血,20医院诊治,经止血处理后出血停止。因出血不严重,未行正规诊治,亦未能明确出血原因。
1年前开始出现大关节红肿、疼痛,1个月前检查发现关节腔积液,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予抗风湿中药(方剂不详)治疗。患者服中药后,关节疼痛症状好转,但半个月后出现便血,呈暗红色,停用中药后,便血停止。
患者近1个月来贫血表现日益明显,为明确便血和贫血原因入院。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稳定,呈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出血点,无牙龈或鼻腔出血,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大关节未见红肿及变形。
入院后次日结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有一病灶,为黑色血痂样新生物,且有活动性出血,应用8%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止血后,活动性出血停止(图1)。病变不符合息肉和肠道肿瘤特征,形态特点与笔者常见的血友病皮肤或黏膜出血形成的血痂相同,呈典型的桑葚状,故笔者怀疑为血友病血痂,为避免加重出血未取活检。
图1结肠镜下见回盲部1a:血痂活动性出血
图1结肠镜下见回盲部1b: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后血止
实验室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正常延长一倍,余指标基本正常,血沉正常。患者经各项血液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血友病A,经输注冷沉淀后,消化道出血表现停止,1周后复查结肠镜见血痂脱落,黏膜见轻度糜烂灶。
出院诊断:血友病A并肠道出血。
讨论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血友病B,其中以血友病A较常见。血友病以阳性家族史、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为特征。负重关节如膝、踝关节等反复出血最为突出,最终可导致关节肿胀、僵硬、畸形,可伴有骨质疏松、关节骨化及相应肌肉萎缩。该患者关节痛症状明显,有关节腔积液(应该是关节腔内出血)被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应用抗风湿药物可以缓解关节疼痛,但也可诱发消化道出血。该患者无血友病家族史,且关节变形不明显,故一直未考虑为血友病。
血友病导致消化道出血较常见,但其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表现鲜见报道。笔者因观察到内镜下的新生物与平时血友病患者皮肤、黏膜出血形成的特有桑葚状血痂相同才考虑到血友病。因此,在消化道见到桑葚状血痂,需考虑血友病的可能,避免盲目活检导致的消化道大出血。
作者:医院消化内科陈文习蔡丽龚素琴邵敏李建琦刘传才;期刊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欢迎白癜风皮肤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