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疾病危害 > 快郎中颜芳十年磨医剑

快郎中颜芳十年磨医剑



“中医经典是中医药几千年智慧的集大成者,通过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可探明中医诊治疑难危重症的思路和疗效。”2月22日,广东省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仪式上,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对中医药的未来提出期望。

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任颜芳应邀参加启动仪式,并作为全国第一家中医经典病房的负责人分享经验。“多年实践证明,中医不是‘慢郎中’,救治急危重症同样有效。”他说。仪式结束后,许多同行前来交流,他忙得不可开交。

几经改期,本刊记者在第二天上午见到了颜芳。完成例行查房后,他终于有空坐下来。近3小时的交谈,在快速而清晰的表达里,我们了解了他一路走来,从西医转轨中医、从质疑环绕到全国认可的不易,也看见了以他为代表的中医人的坚守与信仰。

中医道路上的“闯入者”

“颜主任,谢谢你!我昨晚终于睡了一个好觉。”失眠32天的小刘重新拥有久违的好眠。此前,他感染新冠肺炎,始终高烧不退,严重时被折磨到整夜失眠,医院求医无果,病情还持续恶化。最后来到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寻求帮助。颜芳仔细检查并了解了他的治疗过程后,开出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仅服用1剂,小刘便退烧了,随后病情快速好转。

长久以来,治疗急危重症的战场上活跃着的多是西医,很少见到中医人的身影,后者甚至常与保健养生、慢病治疗画上等号。年,医院决定开设全国首家中医经典病房,以纯中医理念开展各种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诊治工作。

“要想知道中医药临床疗效,纯中医病房就不应该忽视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症。”时任院长吕玉波说。经过层层选拔,医院将这一重担放在了ICU业务骨干颜芳身上。

医院还是颜芳,这都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颜芳不是一个典型的中医生,确切来说,他是一位“闯入者”。最初,他想学西医,却考入了现今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医院工作,但主战场一直在ICU(重症监护室);临床上他也多用西医,围手术期的中医药应用多是辅助。

年,医院要选拔一批年轻的业务骨干,颜芳报名竞聘大学城分院的ICU主任。就在信心满满时,命运拐了个弯。

“当时吕玉波院长和杨志敏副院长都和我谈话,说我能行,我也就赶鸭子上架了。”颜芳笑着说。虽然在ICU工作10年,有着丰富的急危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但新科室要求以中医主导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病,“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这对他来说,几乎是全新的课题。

年3月,中医经典病房正式开科,考验随之而来。

开科第26天,一位慢阻肺合并呼吸感染的老年患者被送进中医经典病房,已处于呼吸衰竭状态,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颜芳沉下心来仔细揣摩,最终决定让患者服用变通小青龙汤。这是名老中医李可的经典名方,因含有大剂量毒性药材,一般医生很少采用。“我能把握好度,一定不会让患者出事。”中西医知识的双重加持以及多年的ICU救治经验,让颜芳有足够底气。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错。一碗汤药下肚,患者当晚就退烧了,第二天一早就脱离呼吸机下床行动,病症一天天减轻。

恰逢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到中医经典病房调研,正好遇见这位患者,就问及其身体状况和对科室的评价,老人家竖起两个大拇指,用带着浓厚广东口音的普通话连连称赞:“中医猴(好)啊!中医猴(好)啊!”

“我们完全没有提前准备,都是患者发自内心的感谢。”颜芳说。这件事不仅让患者更加信任中医,也让他对中医有了更深理解。

摘掉“慢郎中”的帽子

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功且华丽转身?

颜芳的回答很简单:“学习。”

自从接下科室主任的担子,他就把自己的书单全换成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为了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他还从《易经》读起,反复观看台湾曾仕强教授主讲的《易经的智慧》系列视频,试图从东方哲学的层面理解中医。

“学习经典是培养中医思维的重要方法,是科室发展的基础。”颜芳说。他将市面上能买到的名中医书籍全都买回来,和团队一起,坚持在工作之余研究书中的病例、治疗方案和数据,反复验证经方的适宜性及数据的正确度。

此外,他还在医院副院长杨志敏的建议下全国游学,寻找可借鉴的救治思路。“第一站是南京,然后全国转了一圈,医院学习。”医院副院长阮永队是李可老中医的学生,当时已经在探索纯中医救治急危重症。就是在这里,颜芳看到了经方突破剂量和“毒性”中药束缚的大胆运用及良好疗效,后来也拜师李可。

研读著作和游学只是迅速提升的方法之一,如何将中医经典思维投入实践才是目标。颜芳的第一批实践对象,是自己和同事。

例如破格救心汤含有g附子,通常认为,附子剂量超过15g,病人服用后会出现全身发麻、头晕、吐痰等排病反应。为了说服科室同事大胆运用,他在科室煮了一锅破格救心汤,一人一杯,全员服用。事实证明,服用突破性剂量的破格救心汤,对大家的身体并无任何损伤。

“我们自己先用,突破心理关,以后才敢开方、开对方。”颜芳说。后来,这也成了中医经典病房的“入科仪式”,新来的医生都要喝一剂。

目前,中医经典病房常用经方达50余种,颜芳带着科室骨干全都尝过,也经历过许多次排病反应。最严重一次,为了验证一个经典方的变化,他曾在一个晚上断断续续晕倒3次,期间还给自己号脉,记录排病反应后身体的变化状况。

“那时我切身体会到,药剂会充分调动人体内的气。排病反应就是‘正邪两气’在剧烈交锋,所有阳气都被拉去打仗,胜利就会陆续凯旋,人体机能自然也就恢复正常了。”颜芳说,灵活运用中医经方令他看到了中医原貌。

“中医药人治疗急危重症必须具备能中会西的能力,熟知西医常规的病名诊断和指南等规范,熟练掌握各种生命支持疗法和现代医学技能;从中医角度认识危急重症病机演变过程、内在原理,真正做到中医思维。”颜芳说。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与探索,他和同事梳理出一套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以经方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针灸、贴敷等适宜技术,为许多患者送去福音。

李伯脚趾紫黑,一到晚上就疼痛难忍。外科建议做手术,家属担心患者年纪大身体受不住,找到颜芳希望中医治疗。服用经方两天,紫黑处颜色明显减淡,疼痛感也减轻不少;65岁的文叔肺部感染1个多月未愈,入住中医经典病房时已是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经过纯中医治疗,5天后便能拔管……

曾经有位老太太心绞痛多年,心血管科医生都建议手术,但老人家害怕不愿意做,病情继续加重。“从检查结果来看,的确非常符合手术指征。”颜芳默默在心里分析。通过交谈,他发现老太太十分抵触手术,于是说:“您放心,我来想想办法,咱们用中医治疗。”几经斟酌后他开了几服中药,3天后家属打来电话,高兴地说老太太感觉好多了,精气神也足了。

在颜芳的带领下,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早已成为医院的一种常态,赢得了患者口碑。中医经典病房成立至今,累计收治1.4万多例患者,纯中医治疗比例为86.5%,治疗率达90.38%,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从17.6天下降至8.5天,“多年实践证明,中医不是‘慢郎中’,可以治疗多种疑难急危重症。”

更重要的是,中医经典病房还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同时,中医药的正确运用能快速阻断病势,降低了轻症转为重症、重症转为危重症的几率,大幅降低了病人的整体治疗费用。

颜芳的探索不仅收获了患者信任,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如今,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已成为全国极具特色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急危重症中医救治中心和复杂疑难病中医诊治中心,吸引着全国各地同仁来取经甚至拜师学习。

早在年11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广州启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并召开培训班,明确将医院中医药主导治疗危急重症的经验向全国中医药系统推广。那一天的激动颜芳至今印象深刻,“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年11月22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司主办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启动日当天,颜芳在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为来自全国医院院长介绍建设经验

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把建设中医经典病房作为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颜芳接到许多邀约,每天都有各地医生来电请教。他忙碌并兴奋着:“用好中医经典,对中医学的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颜芳正筹备建立全国中医经典联盟,目前已签约帮扶10医院进行中医经典病房建设。“此外,我们还计划带着摄像头查房,让全国的中医生都可以实时观摩,了解、跟进经方的真正效果。”颜芳说。

打造中医经典度假村

“面对急危重症,中医人能收、敢收,也愿意收。”颜芳说,漫漫征途中,他愈发觉得治病应以医德为先,救人也需救心。

年10月,广东卫生健康系统“广东医生战疫情”演讲比赛总决赛上,颜芳以“爱和中医比病毒跑得更快”为题,讲述医院40个日夜的抗疫故事,斩获一等奖。“没有技巧,全是感情。”他笑着回忆。

当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颜芳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武汉,2月9日作为广东省中医巡诊专医院,为数百名患者开展中医治疗。

“有些患者不相信中药,说他们只吃小龙虾。”最初,颜芳和战友们费了不少口舌劝说大家。很快,随着中医疗效显现,患者信任度越来越高。

为了减轻患者焦虑,他每天都会为患者查舌诊脉、做心理安抚,坚定大家的信心。由于物资紧缺,颜芳不断优化处方,选用最常见的药材,最便宜的一剂药成本低至26.4元;他还联系药厂制作成中药颗粒,方便患者服用。

《人民日报》曾报道,一位女性患者开始不信中医,吃了中药一天就明显起效,于是把中药当成了救命药,舍不得吃,怕吃完就没有了。被查房的颜芳发现,承诺保证供应,她才答应一定按量服药。

医院,以颜芳为首的中医三人小组共为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比高达43.4%,总好转率达96.1%。直到现在,不少武汉患者偶尔还会联系颜芳,咨询中医养生知识。

年5月底,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冲击广州,颜芳又一次跟随现医院院长张忠德冲向前线,奔医院参与救治,创造了零死亡率的亮眼成绩。

让不喝中药的人成为中医“粉丝”,是颜芳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也是他多年来坚持宣传中医药文化水到渠成的收获。

年,秉承着“竭尽全力做中医养生宣教和家庭健康管理,真正让老百姓少生病、晚生病、医院”的初心,颜芳带领科室开始建设“和文化”,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也让更多人了解、相信中医。

第一步就是建立医患交流渠道。颜芳带头开放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qew.com/jbwh/1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