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症状体现 > 健康新知疫苗怎么打专家解读美国CDC最新
健康新知疫苗怎么打专家解读美国CDC最新
·专家解读美国CDC最新疫苗接种建议
年2月,美国CDC更新了疫苗接种时间表以及相关说明,涉及的疫苗品类较多而且很多和接种建议有关,包括以下部分:(注:以下内容非国内免疫程序,不能认为国外的就是对的或者“循证”的,要客观看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免疫策略以及疫苗应用要求)
1.儿童疫苗(<18岁):
百白破(DTaP和Tdap)疫苗:
加入了7岁以下儿童应用DTaP处理伤口的建议——除清洁伤口和轻微伤口以外的情况,自上次接种含破伤风组分疫苗超过5年,则可使用DTaP。
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GSK的Twinrix):
可以按0、1、6个月的程序接种3针;也可以用0、7、21-30天各接种1针,12个月加强1针的4针程序。
乙肝疫苗:
对于乙肝阴性母亲生的<g的婴儿:经评估健康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在1月龄或出院时接种第1剂。
HPV疫苗:
明确了接种过程中出现中断(没苗或者怀孕等),后续剂次无需重新接种,只要完成未接种剂次即可。
流感疫苗:
除了出现荨麻疹以外的鸡蛋过敏外可以每年正常接种流感疫苗。既往对流感疫苗本身的任何严重过敏都是流感疫苗接种禁忌症。2岁以下儿童为流感减毒活疫苗禁忌。在过去48小时内使用流感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在过去5天内使用帕拉米韦治疗,或在前17天内接受巴拉沙韦治疗。
四价流脑结合疫苗:
解剖性或功能性无脾、HIV、感染者、补体缺乏、使用补体抑制剂的情况下使用MSD的Menveo(-CRM)增加一个程序:可以接种3剂或4剂——3-6月龄开始接种第1剂(6月龄前完成1剂或2剂接种),然后间隔≥8周且至少7月龄再接种1剂,然后在≥12月龄接种再接种1剂。
肺炎球菌疫苗:
详细阐述了不同健康状况人群不同年龄接种13价后再接种23价的具体建议,具体包括:
慢性心脏病(尤其是发性先天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包括用大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糖尿病;脑脊液漏;人工耳蜗;镰状细胞病和其他血红蛋白病;解剖性或功能性脾功能不全;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病和其他与免疫抑制药物或放射治疗相关的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肝病、酒精中毒。
2.成人疫苗(≥18岁):
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GSK的Twinrix):
可以按0、1、6个月的程序接种3针;也可以用0、7、21-30天各接种1针,12个月加强1针的4针程序。
乙肝疫苗:
60岁以上接种需要临床评估。
HPV疫苗:
建议所有26岁以下的适龄人群接种HPV疫苗。≥15岁人群应采用3剂接种,第1剂和第2剂间隔1-2个月,第2剂和第3剂间隔≥3个月;第1剂和第3剂间隔≥5个月,如果接种接种过于提前需重新接种对应剂次。27-45岁接种应经过临床评估后决定接种2剂或3剂。免疫功能低下、HIV感染者:接种3剂,不考虑年龄(即9-45岁都应接种3剂)。
流感疫苗:
除了出现荨麻疹以外的鸡蛋过敏(即便是出现过血管性水肿、呼吸窘迫、需要急救或使用肾上腺素)外应在能识别和处置过敏反应的医疗机构接种。即便没有过敏史,接种任何疫苗都可能出现严重过敏,接种单位得有抢救资质。既往对流感疫苗本身的任何严重过敏都是流感疫苗接种禁忌症。流感减毒活疫苗从LAIV改成了LAIV4。
流脑结合疫苗:
添加了一个-TT疫苗(MenQuadfi);较高风险环境的集体生活者或男同需要使用加强剂次,包括四价结合流脑和B群结合流脑。
肺炎球菌疫苗:
没有接种过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65岁以上人群应根据临床评估后接种1剂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价肺炎结合疫苗和23价肺炎多糖疫苗不能一起接种;优先接种13价肺炎疫苗;两种疫苗接种至少间隔1年。
百白破(Tdap)疫苗:
除清洁伤口和轻微伤口以外的情况,自上次接种含破伤风组分疫苗超过5年,则可使用Tdap(百白破)或Td(白破);接种史不明优先选择Tdap;孕妇使用Tdap。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卤煮说苗·纸巾吸水后鸭血变成塑胶饼,鸭血还能放心吃吗?
这两天抖音上有一则视频,一位顾客吃火锅时用纸巾把鸭血的水吸干,鸭血竟然变身了,看上去是一片「塑胶饼」。那么,鸭血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变成了塑胶饼?还能放心吃鸭血吗?
鸭血发生了什么?
其实无它,就是脱水而已。用卫生纸把水洗掉,其实相当于是把鸭血中的水给去除了一部分,这就跟将豆腐继续脱水就成了豆腐干,是一样的道理。这是非常正常的物理脱水现象,鸭血本身没有任何变化,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安全问题。
视频里很惊讶的说鸭血变身了,变成了「塑胶饼」。实际上,我们吃的鸭血,本身就是变身过的,跟鸭血本身也完全不一样。严格来说,应该叫「血豆腐」更合理一些。动物血本身液体的,但是我们吃的鸭血猪血都是一块块的,看着跟豆腐很像。它的做法跟豆腐也非常类似,先把动物血收集好,再加入食盐,同时也会加入一些增稠剂,加速血的凝固,凝固成块之后再切成一块一块的,再要用开水煮一煮,煮熟了就成了我们吃到的鸭血。
鸭血很脏,最好不要吃?
很多人觉得鸭血等血制品脏,因为民间一直有说法称“血管里有垃圾毒素”。不过这完全是谣言。实际上,血管里没什么垃圾、毒素,而是人体常规的代谢产物。但血液会把这些代谢产物运输到肝肾去处理,肝脏、腰子都可以放心吃,血制品更能放心吃。我们现在吃的动物血制品,只要是正规产品,都是要经检疫后确认合格的血源。鸭血生产过程中也会经过杀菌等加工处理,上市后还会有监督部门抽检。所以只要你去正规餐厅吃,或者去正规超市买的,都可以放心吃的。而且,从营养角度,鸭血是非常好的补铁补血食物,是很值得推荐食用的。鸭血里的铁是血红素铁,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不仅铁含量比猪肝高,脂肪含量也远低于猪肝。涮火锅时,大约4片鸭血,就能满足我们一天所需的铁。
吃鸭血清肺吗?
其实,鸭血并不能清肺,世界上也并不存在清肺食物。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呼吸造成的,呼吸的时候人体把这些粉尘吸入肺部、在肺部沉积,就会对肺造成危害。而我们吃的食物是从嘴里进去,在小肠吸收。也就是说,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雾霾进入人体所走的路线完全不一样,二者之间不能产生什么影响。以鸭血为例,之所以有人说它能清肺,主要是说它能补充蛋白质和铁,吸附肺里的有害物质。它确实能与污染物、重金属等结合,但这样的结合只能在消化道进行,吸附的是肠道的垃圾,而不可能直接地与雾霾对抗。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阮光锋营养师·面部最难治的黄褐斑,医生教您如何处理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皮肤科徐宏俊医生·宝宝太胖又怕控制饮食影响发育,如何科学减肥?
宝宝太胖了,要减肥吗?要!但要科学地来“减肥”。
宝宝体重属于肥胖的范围就要合理、科学地来减肥,是不会影响生长发育的,但如果不控制体重反而会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为脂肪组织分泌雌激素,如果脂肪过多会影响宝宝第二性征发育。幼儿期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值时期,如果不控制,成人后肥胖发病风险增加。宝宝体重过重,身体比较笨重,活动不方便,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并且对骨骼、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宝宝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甚至会对宝宝心理造成影响,毕竟谁也不愿意被称为“小胖子”对吧?
不同年龄段的减肥方法
一、1岁以下婴儿,重点是控制体重不再快速增长
1、喂母乳的妈妈不要大补特补。避免过量摄入动物性食品,造成乳汁中营养过剩,尤其是脂肪含量增加,引起宝宝肥胖。
2、不要频繁大量喂奶把宝宝胃口撑大了。孩子哭闹是各种诉求的表达,而不仅仅代表饥饿,所以新手爸妈们试着去了解你的宝宝,正确解读宝宝“哭闹”问题。
3、奶粉按说明合理冲调,避免冲得过浓。长期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发生。
4、辅食合理添加。不要因为孩子不爱吃辅食,就在辅食中添加很多的糖分或含糖量较高的辅食制品;或者孩子喜欢吃肉就毫不限制的添加肉类等高能量的食物;控制主食摄入量。
5、不要乱补营养品。过早服用成年人的滋补品,有可能引起儿童的肥胖、早熟等异常情况,一定要严格禁止。健康的宝宝是不需要服用任何营养品的,在特殊情况下,如贫血、食欲不振、吸收能力较差或出现明显营养素缺乏症状时,也必须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相应保健品。
二、1-3岁幼儿,重点是控制体重增长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问题,这个年龄段培养好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包括规律进食;饭前一小时不吃零食;减少肉类、油炸食品、甜食、饮料的摄入量。做到以上三点,再加上适当的运动,对于这个年龄段孩子控制好体重是很有效果的。
三、3岁以上儿童,重点是控制体重增长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对于3岁以上孩子,肥胖的主要因素还是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并且要通过绘本等方式,让孩子从心理上认可家长采取的减肥措施,避免形成抵触情绪。
1、饮食上做到规律进餐;饭前一小时不吃零食;减少肉类、油炸食品、甜食、饮料的摄入量;减少主食摄入量;晚餐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吃得太晚;牛奶换为脱脂奶。
2、制定运动计划,包括跳绳、骑车、爬山、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等丰富的运动形式,保证宝宝每日2小时的运动量。
3、减少静坐时间,少看电视、玩ipad等电子设备,不管从保护视力还是增加运动兴趣的角度都是有必要的,具体实施时要根据孩子特点制定规则。
4、心理疏导,避免宝宝因肥胖影响身心发育。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儿童营养师王斌·埃博拉出血热和新冠肺炎相比,哪个危害更严重?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实,埃博拉出血热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早在6年,疫情曾发生于现在的南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后者暴发的地点位于埃博拉河附近,因此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
目前已经确认的埃博拉病毒有六个型别。
分别是: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邦巴里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以外,其余五型均可导致人发病。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5分钟可灭活。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出血和发热。
典型病例起病急,出现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患者在发病几天内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少数患者出血严重,多为病程后期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而死亡。感染后主要是对症治疗,平均病死率高达50%。
目前该病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做好预防很重要。
预防主要针对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目前认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从预防上来说,病人要进行隔离治疗。人们在接触病人和来自疫区的灵长类动物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而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已经有比较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
接触传播是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感染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而对于埃博拉病毒来说,人类普遍易感。
与新冠比较起来,就病毒的抵抗力来说,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埃博拉病毒的抵抗力相对更强。从疾病的病死率来说,埃博拉出血热平均高达50%的病死率远远高于新冠的病死率。但是,评价疾病严重性的指标,还有可能感染人群的数量。目前看来,埃博拉疫情还局限于非洲的某些地区。但是交通如此发达,有人形容说“埃博拉距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所以,希望非洲尽早控制好疫情,避免埃博拉病毒波及更大的范围。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CDC王丽娟医生·好的免疫力是一种平衡,免疫功能不是越强越好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儿科医生虾米妈咪注意:知识官意见并非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个体疾病治疗方案,医院就诊。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更多健康资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