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饮食调养 > 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表现为一系列抑郁症状和相应躯体症状的综合征,是卒中后常见且可治疗的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将影响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回归社会的能力。最近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PSD在卒中后5年内的综合发生率为31%。PSD可以发生在卒中后急性期(<1个月),中期(1-6个月)和恢复期(>6个月),发生率分别为33%、33%和34%。大量研究发现,PSD与卒中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不仅可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神经功能恢复障碍,独立生活能力更加丧失,甚至可以导致死亡率升高。早期识别、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多数医生尚不能及时、正确识别和处理PSD,影响了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使这部分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居高不下,甚至导致认知损害以及精神行为异常,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病情迁延。
1卒中后抑郁的定义
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表现出卒中症状以外的一系列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综合征,常伴有躯体症状。国际精神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把PSD归入“器质性精神障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把其归入“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抑郁障碍”,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把其归入“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2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PSD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分为核心症状和非核心症状。PSD的核心症状:①大部分时间内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②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丧失,对平时所爱好有兴趣的活动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样愿意去做并从中获得愉悦。③易疲劳或精力减退,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生活枯燥无意义,感到度日如年;经常想到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甚至生不如死;严重者有自杀的倾向。PSD的非核心症状:①生理症状,如体重减轻、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易惊醒和早醒、不明原因疼痛、食欲减退或亢进、性欲减退等;②可伴紧张不安、焦虑和运动性激越等;③其他症状,如犹豫不决、自我评价降低,自责,自罪,无价值感,自杀和自伤,注意力下降。
此外,PSD还具有如下临床特点:①患者一般并不主动叙述或掩饰自己情绪的不良体验,而多以失眠、疼痛、消化道症状、流泪、遗忘等躯体症状为主诉;②有些表现为依从性差,导致卒中症状加重或经久不愈;③由于PSD患者常伴随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表现为执行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④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多为轻中度抑郁,常伴发焦虑或者躯体化症状。
此外,由于不少PSD患者存在症状不典型或交流障碍,故诊疗过程中的“察言观色”尤为重要。医师应仔细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和面部表情,以觉察患者内心的情感活动。如发现患者愁眉苦脸、叹息、流露出悲观、自责和绝望等表情时,即使患者口头上未明确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明显的抑郁症状,也应高度警惕其为PSD患者。如果发现患者有可能的抑郁症状,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耐心与患者交谈并对照使用抑郁症状评估量表,以免漏诊或误诊,必要时转诊精神科进行专科诊断和治疗。
3卒中后抑郁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卒中后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不仅与脑损害后神经功能缺陷、肢体残疾程度相关,也与患者抑郁状态和程度密切相关。大量证据证明卒中后残疾的严重程度和抑郁程度相关。有研究指出,PSD会严重损害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大样本临床研究显示,在相似的卒中程度下,PSD较非PS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下降,且表现出更严重的残疾程度。临床研究发现,PSD可能加重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PSD与卒中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是交互和复杂的,PSD影响患者卒中后功能预后以及社交功能,多项研究发现PSD增加卒中患者的自杀观念以及短期(12-24个月)和长期(5-10年)的致死率。
4卒中后抑郁的筛查、评估和临床诊断
PSD是卒中后常见症状,我国临床医师往往忽略,加之PSD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不被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