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饮食调养 > 金伟育儿课堂之退烧的方法

金伟育儿课堂之退烧的方法



1退烧的方法

1.既然发烧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那么是否都不要退烧?

答:如果体温上升的原因不是发炎性疾病,则这种高体温对人体并没有帮助,随时都可予以退烧,例如衣服穿太多、中暑之类的体温过高。至于发炎反应引起的发烧,如果体温并未太高也没有引起特殊不舒服的时候,并不需要积极退烧,尤其当体温还没超过39°C以上的时候。专家建议下列情形较易并发发烧引起的不适,所以当体温超过38°C以上就可考虑退烧:

慢性肺病、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

并发心脏衰竭之心脏病或发绀性心脏病

慢性贫血

糖尿病与其他代谢异常

曾有热性痉挛或曾有癫痫发作的患者

孕妇

其他因为发烧而有不适症状

退烧药不能治疗热性惊厥,也不能阻止热性惊厥的发生,不应以预防热性惊厥为目的去使用退烧药。对于仅仅只有发烧而无其他不适的孩子没必要积极使用退烧药,更没必要一定要将体温降到正常范围。

2.冰枕、散热贴片、退烧药等各种退烧法中,哪一种效果比较好?

答:过去曾经被使用的酒精擦澡,因为酒精快速挥发散热会引起表层血管急速收缩,且酒精如不慎让小孩吸入会有中毒之虞,反而有碍散热,所以不应作为退烧之用,其他退烧法可分为物理退烧法(包括冰枕、低温毯、贴于皮肤表面的散热贴片、温水拭浴)与药物退烧法(包括口服、肛门塞剂、注射之退烧药)两种。

冰枕等物理退烧法只能加速散热,并不会矫正发炎反应所引起脑部体温定位点的异常上升现象。这就好比说发烧的时候,我们的脑子会认为38℃以上才是正常体温,冰枕等物理退烧法违背脑部的设定而让热量流失,就好比把热水器温度设在℃,一面插电加温,一面却一直丢冰块进去,不但让病人有寒冷的不适感觉,也会增加无谓的能量消耗。所以发炎性疾病不应使用冰枕等物理退烧法,而应使用可以矫正脑部体温定位点的退烧药。

对于代谢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贫血等患者而言,他们无法应付突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导致代谢机制崩溃或心肺衰竭,这类病人发烧时使用冰枕的危险性更高。衣服穿太多、中暑等体温过高的情形,脑部体温定位点正常而只是产热与散热失调,此时才可使用物理退烧法。

单纯物理降温的疗效有限,NICECG已不再推荐温海绵擦浴法(温水擦浴)用于发烧的治疗,发烧的孩子不应穿得过少或包裹过多(发烧时切忌「捂汗」退热)。曾经一度被疯传的湿毛巾绑腿退烧法并不科学,其原理和温水擦浴、冷毛巾擦身等类似。当>3个月的发烧孩子表现出不适时,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一般二选一即可。

3.打点滴或喝很多水有没有退烧效果?

答:打点滴或喝水只会增加体内水分,对于发炎性疾病引起的发烧并无退烧效果。退烧时人体必须流汗以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所以如果发烧与退烧过程反复太多次,容易因为大量流汗而导致脱水,此时才需要特别注意水分、电解质的适度补充。

如果发烧不伴有明显脱水,打点滴(吊瓶/输液治疗)不但对退烧没有帮助,反而增加小孩的恐惧与不安感,增加滥用各种抗生素、号称「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等风险。很多时候医生说要多喝水,不是说一次要喝多少水,而是指少量多次喝些液体(包括母乳)以适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前囟凹陷、口腔干燥、眼眶凹陷、哭时无泪等),而非为了退烧。

4.有没有哪些退烧药是小孩不可使用的?

答:儿童使用阿司匹林(aspirin)可能会伤害肝脏与脑部,而导致雷氏症候群,所以阿司匹林不可以在18岁以下儿童当作退烧药使用。阿司匹林的主要化学构造是水杨酸,所以含有水杨酸成分的其他退烧药也不应使用于18岁以下儿童,包括各种含有水杨酸成分的口服或注射用退烧药。目前台湾地区所上市的注射型退烧药,主要成分都是水杨酸,都不应使用于18岁以下儿童。此外,属于pyrazolone衍生物的dipyrone(安乃近)、phenylbutazone(保泰松)等退烧药,可能引起致命的白血球低下症,所有年龄都禁止使用。

退烧药主要用于为3个月的小孩,3个月的小婴儿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退药。安乃近不仅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尽量避免使用,尽管国内仍有些医疗机构在使用安乃近退烧。阿司匹林虽然不推荐作为退烧药用于儿童,但可以用于川崎病的治疗。一般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不能作为儿童的退烧药使用。

5.小孩用哪一种成分的退烧药比较好?

答:目前台湾地区儿童可用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布洛芬(ibuprofen)、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时间与退烧效果都很类似,其主要差异是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种类。使用这些退烧药都必须小心用量,任何一种退烧药过量都不安全。

尼美舒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12岁以下小孩不建议使用。单次剂量布洛芬的退烧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强且降温维持时间更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快。如果孩子的不适缓解不理想时可考虑更换退烧药,但不要同时使用两种退烧药。

6.口服跟塞肛门的退烧药有没有什么差别?

答:口服药物与塞肛门药物的作用时间与退烧效果并没有明显差别,但建议儿童应优先使用口服制剂。如果有严重呕吐、小孩拒绝吃药等情形时,才考虑使用肛门塞剂。有些人认为体温要达到某个标准以上才可以使用口服或塞肛门的退烧药,这种看法并没有理论根据。

塞肛门的退烧药不仅退烧效果不比口服退烧药好,而且副作用也比口服的少,所以,能口服的尽量选择口服。

7.使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作为退烧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对乙酰氨基酚的儿童建议用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口服使用,每4~6小时使用一次。目前台湾地区常用的乙酰氨基酚儿童剂型包括糖浆、口服锭剂(锭剂指各种形状的硬块制剂,如片剂等)等,儿童剂型与成人剂型的药量差异极大,使用时必须注意标示并避免过量。一旦过量可能引发产生肝衰竭,其最低单一中毒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毫克。此外,长期使用这种药物有发生肾脏伤害的可能。本剂没有肠胃、凝血与压抑免疫反应等副作用,所以建议下列病患优先考虑使用本药:

凝血功能异常与其他出血倾向

消化性溃疡或胃肠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

开刀或因其他原因身上有明显伤口的病人

严重感染症

3个月以上小儿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至少4小时,每次用量应少于mg,每天最多用4次,一天总量不超过2.4g,只有当发烧的孩子出现不适时可考虑继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超剂量使用有关,尤其是在有病毒感染或存在脱水、营养不良等情况下更容易易引起肝功能损害。超剂量是一般指6岁以下小孩单次剂量超过mg/kg,或每天mg/kg连用超过2天,或每天mg/kg连用超过3天。目前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家长使用前一定要注意下其含量的问题,最好是尽量避免使用复方制剂的感冒药。

8.使用布洛芬(ibuprofen)作为退烧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布洛芬的儿童建议用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口服使用,每6~8小时使用一次。这种药物属于非类固醇发炎抑制剂,国内常用的剂型为口服糖浆,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胃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减少肾脏血流、抑制血小板凝血功能等。

6个月以上儿童可选用布洛芬退烧,不过,布洛芬也被用于早产儿和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虽然不良反应与其用量关系不大,但一天的总量应在mg以下。但应注意的是,水痘时用布洛芬可增加A组链球菌感染的风险。

10.可不可以轮流使用两种以上退烧药?

答:顾及少数发炎严重者,使用一种退烧药的效果可能有限,所以在不违反本建议所列的各种退烧原则下,可考虑于特殊情形下轮流使用两种退烧药,但原则上不建议一次同时给予两种以上退烧药。

只有在严重持续性发烧时孩子不适感一直持续无缓解或者在下一次使用退烧药前复发的情况下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才是正当的,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的方法:①先用布洛芬10mg/kg体重,1-2小时后用对乙酰氨基酚15mg/kg体重;②先用对乙酰氨基酚12.5mg/kg体重,1-2小时后用布洛芬5mg/kg体重,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天。







































昆明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qew.com/ysty/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