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饮食调养 > 肝癌,综合治疗才是quot王道qu

肝癌,综合治疗才是quot王道qu



肝癌有“癌王”之称,可见其凶险程度。

中国肝癌的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而广东又是中国肝癌的“重灾区”,这与广东乙肝感染者众多以及珠三角一带居民有吃淡水鱼生的习惯,易于感染肝吸虫有关。

广州医院微创介入科主任朱康顺教授(原医院介入血管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肝癌及肝脏相关疾病的临床和科研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朱康顺教授提醒读者:定期体检可以尽早发现肝癌,一旦发现及早治疗,一般可达到根治效果;而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也不要失去信心,通过各种综合治疗手段同样也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和较长的生存期。

预防肝癌阻断乙肝进程是关键

1

很多读者非常关心如何才能预防肝癌,并早期发现肝癌。朱康顺教授解答,肝癌的高发年龄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居多。到目前为止,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清楚,已知危险因素主要为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化学致癌物质、饮酒、遗传等。其中85%的肝细胞癌与乙肝有关,也就是说早期发现乙肝,并对乙肝病情进展进行密切监控至关重要。

一些乙肝患者参加了单位的常规体检,其实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这些常规检查外还应该定期进行肝脏彩超、肝炎表面抗原定量、乙肝病毒复制(HBV-DNA定量)检测以及甲胎蛋白(AFP)的动态监测,这是目前临床检测肝细胞肝癌最常应用的一种指标,对于伴有乙肝的肝功能异常人群,以上检查可能需3-6个月做一次,如果乙肝患者在以上检查中发现有指标异常,建议再进一步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MR等影像学检查。CT、MR检查可以发现很小的病灶,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朱康顺教授补充说,从乙肝到肝硬化再到肝癌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如果将乙肝病情控制得好,就可以减慢或阻断癌变的进程。在此期间,抗病毒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肝癌的早期症状主要为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常为食欲不振、上腹饱胀、呕吐或腹泻)、上腹包块、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下淤斑)、不规则发热等非特异性表现,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尽早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肝癌治愈的关键。

早期肝癌指南提倡3cm以下首选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

2

根据中国的医学指南,直径3cm的单个肿瘤,或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3个、其最大直径总和应小于3cm,且没有血管侵犯、肝外转移的,被称为“早期肝癌”。如果被诊断为早期肝癌,那是不幸中的万幸,这是因为早期肝癌治疗的方法多,治疗效果也好,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以上。

朱康顺教授介绍,目前早期肝癌以外科手术和微创消融治疗为主。微创消融包括射频、微波、冷冻等物理消融技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种微创消融的方式主要适用于高龄老人,其实不然。朱康顺教授解释,不能耐受手术的肝癌患者也可选择消融治疗。有的病人心肺功能不好或凝血功能不好,无法耐受手术。此外,因为我国70%—80%的早期肝癌患者是合并有肝硬化,有的肝功能储备能力差,无法耐受手术。如果勉强手术可能对肝功能带来进一步的损伤,对于这些患者,微创和消融都是不错的选择。

中期肝癌1+12

3

肝癌的治疗指南中对于中期肝癌的定义是肝内多个病灶、病灶大,但没有血管侵犯、肝外转移。朱康顺教授介绍,中期肝癌的治疗小部分采用手术,大部分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其中包括此前谈到的消融技术等,以及肝动脉化疗栓塞。

朱康顺教授解释,我们人体为肝脏提供血液供应的有肝动脉以及门静脉(其中肝动脉提供1/4的血供;门静脉提供3/4的血供),其中肝动脉也为肝脏上的肿瘤提供血液供应。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就是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的引导下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经导管注入肝动脉。这种治疗方法,局部药物浓度较全身化疗高达数十倍,而且阻断肝脏肿瘤血供,因此双管齐下疗效好,毒性较全身化疗小,且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因此,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在国内外临床上广泛使用,且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有重要地位,不仅适合于不能做手术的患者,还适合于手术后肝癌复发的患者。在这个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联合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不过这些治疗均属于针对病灶的局部治疗,不能%让肿瘤坏死,甚至还可能刺激周围血管增生,恢复对肿瘤的血供,让肿瘤“起死回生”,因此必须要结合全身治疗。朱康顺教授介绍,全身治疗首选是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不仅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还可以抑制肿瘤血管增生。至于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可以通过减量和对症治疗进行处理。朱康顺教授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比单独使用栓塞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抗病毒治疗是全身治疗的一部分,应引起足够重视,可以明显降低肝癌治疗后复发的几率。

朱康顺教授强调,联合治疗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以往单一治疗转变为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最主要模式,联合治疗是期望通过联合不同机制以及针对不同部位的治疗方式,达到互相增强、互相补充的治疗模式,以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形象地说就是“1+12”。

晚期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有新突破

4

如果肝癌病灶有血管侵犯,有肝外转移(肺转移、骨转移等),则被定义为晚期肝癌。朱康顺教授指出:对于晚期肝癌,综合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多种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主要的联合方式有局部治疗方式的联合、局部治疗与靶向药物的联合、在此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等。在进行介入时,应尽早联合靶向治疗、放射治疗等方式延缓复发和转移,有肝病的患者需积极进行保肝治疗,另外也可进行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在我治疗的病人中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病人不少,就是得益于综合治疗的理念”,朱康顺教授感慨地说。

朱康顺教授介绍,目前更为推荐的是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放射性粒子是一种将碘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靶区局部照射剂量高,可以更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与此同时,靶区周边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损伤可控制在最小范围,另外,对靶区的照射为持续性,可不间断地以治疗剂量对肿瘤进行照射。

肝癌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往往会并发门静脉癌栓,这是目前肝癌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癌栓一方面可阻塞门静脉血流,影响肝功能,出现转氨酶、黄疸升高,加重门静脉高压症,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另一方面可导致肿瘤细胞转移,加快肿瘤进展和复发。合并癌栓的肝癌患者平均生存期小于4个月。目前,针对癌栓的治疗,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一旦出现癌栓,意味着可能失去外科手术、肝移植机会。

朱康顺教授长期致力于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依据门静脉癌栓分型,探讨了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伴门静脉癌栓肝癌的疗效。近年来,朱康顺教授又在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上有新突破,他在肝动脉化疗栓塞基础上,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门静脉一级分支(左支或右支)及主干癌栓,取得了显著疗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医学专家:朱康顺

广州医院微创介入科主任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微创介入科主任。是中华医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医院学会介入医学委员会常委;是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影像与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常委。同时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EurRadiol、JVascIntervRadiol等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专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在国际著名期刊JClinOncol、Radiology、Oncotarget、EurRadiol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4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专业特长:肝脏及血管性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特别是肝癌、肝血管瘤、门静脉血栓、布-加综合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外周血管性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方向:分子影像学导航的介入诊疗基础研究。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

(详细报道见《羊城晚报》年10月)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qew.com/ysty/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