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饮食调养 > 尽享饕餮盛宴后,如何保护脾胃
尽享饕餮盛宴后,如何保护脾胃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胃病高发期,一是因为节日期间人们饮食习惯改变,辛辣油腻饮食等增多,刺激胃酸分泌,引发胃病或原有胃病复发;二是人们经过春节长假休闲放松后,又很快进入紧张的上班模式,易造成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易造成胃、十二指肠壁血管痉挛,供血减少,加速胃病的发生。
要重点预防这些节日病
急性胃肠炎是节日期间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休克。病人多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在先,继有腹泻,每日3~5次甚至达数十次不等。沈洪说,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要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如果还有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则可服用多酶片、肠道益生菌或促胃肠道动力药。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节日期间大量饮酒很容易导致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患者主要表现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等,粪便隐血试验多呈阳性。慢性胃炎患者节日期间尤其应当饮食规律,细嚼慢咽,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戒酒,停用损伤胃粘膜药物。心情也会影响胃酸分泌,因此要保持心态平和及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等。此外,慢性胃病患者对含有鞣酸的水果特别敏感,如柿子、葡萄等,建议少吃。
胆囊炎或胆石症急性发作。胆囊炎也是节日期间常见的多发病。该病多因进食过多油腻食物、过量饮酒或过度饱餐之后,胆囊为了维护正常的消化功能,加紧收缩排出胆汁,加重胆的负担和胆管摩擦,引起炎症。症状为右上腹、剑突下或右肋缘下疼痛,甚至胆绞痛,伴恶心、呕吐、低烧等症状。预防该病主要是少吃油腻食物和不要过度疲劳,有慢性胆囊炎史者应忌喝酒。
胰腺炎急性发作。该病也非常常见,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过分油腻的食物和酒精会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胰腺水肿,发生急性胰腺炎。病人多发病急骤,病人一般在餐后1~2小时内出现中上腹或左上腹部疼痛,有钝疼、钻痛、刀割样疼或剧痛,并向左腰背部放射,有恶心、呕吐现象,胃里有强烈烧灼感。急性胰腺炎发作时,为抑制胰液的分泌,病人应该完全禁食,以避免引起对胰腺的刺激,造成胰腺持续破坏。医院。有胆结石的患者也会诱发胰腺炎,因此尽量不饮酒,不吃油腻食物,不暴饮暴食。
乍暖还寒,需防旧病复发
虽然农历已经过了春节,理论上已经进入春天模式,但初春季节,乍暖还寒,如果不注意保暖,消化系统疾病就会找上门,其中消化性溃疡就是常见的初春季节病。
沈洪说,消化性溃疡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反复性,还与饮食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疼痛部位一般是位于上腹部,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常会在空腹时引起疼痛,夜间睡觉时疼痛加剧;有时在进食后,疼痛会缓解,但胃溃疡往往是在饱餐后才会引发疼痛,除此之外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反酸、嗳气、烧灼感、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预防消化性溃疡,忌食粗糙刺激性食物,如酒、咖啡、酸辣、油煎、浓茶等,还要树立乐观情绪,消除焦虑。
消化道出血也是比较常见的初春病。临床最常表现为黑便或呕血,有些患者同时出现上述两种症状。此外,如果出血量较大,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也可能发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四肢发凉、呼吸困难等。沈洪说,消化道出血多是大量饮酒后发作,或寒流袭击后发作。这是因为寒冷可使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加速从而升高血管内压力,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
寒冷季节还易引起感冒,咳嗽时腹腔压力增高,也可增加血管压力,诱发消化道出血。暴饮暴食或食物多以油腻、辛辣、高蛋白为主,这些饮食的刺激对原有的消化系统疾病都是极为不利的,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因。幽门螺旋杆菌也是消化道溃疡的重要病因,其活动能力在寒冷季节增强,加重溃疡症状,容易诱发溃疡出血。
此外,在初春,一些患有慢性肌肉劳损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易伤痛复发,此时用激素或解热镇痛药等较多,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等也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的四大病因。
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首先不要紧张,要保持镇静。应在医院就诊,做相应的检查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原因。这种病常常需要住院治疗,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止血措施,根据不同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来源:新华日报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看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