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症状诊断 > 短融需求骤减机构被动超持

短融需求骤减机构被动超持



短融需求骤减机构被动超持

曾风光的短时间融资券再遭寒流攻击。不但经历了前期发行利率不断爬升超越银行贷款利率、二级市场成交平淡无人问津的难堪,而且近期还出现了部分机构持有单只短融券超医治白癜风的特效药标的情况。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这类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短债需求大幅下落、投资者兜售短融券张罗“打新”资金的影响,包括承销商在内的部分机构手中不能不被动滞留了大量短融券,从而出现超标现象。但是目前短端收益率的上调已阶段性到位,因此短融券的投资价值也开始逐步体现。  本周二和周四,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连续发布信息公告,公布了11月30日和12月4日银行间债市被超持的短融券和持有机构。依照央行2005年发布的《短时间融资券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央结算公司应于每个交易日,及时向市场表露上1交易日日终,单一投资人持有融资券的数量超过该期融资券总托管量30的投资人名单和持有比例”。  从两次公布的名单来看,这1现象正在“恶化”。11月30日,共有包括浦发银行、大庆商业银行在内的5家机构所持有的6只债券比例超标,最高持有比例为60。12月4日,上榜机构增加到9家,短融券只数也增加到11只,并且最高持有比例高达86.67。  市场人士指出,这1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缘由在于今年9月以后开始的收益率曲线扁平化进程。  在这期间,今年前三个季度跌幅较大的长债开始有所表现,以特别国债发行动代表,收益率表现较为安稳。与此相反,短时间债券收益率却大幅飙升,多只金融债在发行中备受冷遇,短融券的吸引力也一样迅速着落,发行利率则是“一路高歌”,多只票面利率超过7、乃至高于1年期银行贷款利率。  上述情形与如火如荼的新股申购盛况密切相干。在短端利率冲高的阶段,恰好也是多只大盘股登陆A股的时节,这也就不难解释辗转活跃于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非银行投资机构为何减少了短融券的投资规模,不遗余力地想法腾出资金来“打新”,而短融券由于不能作为质押券进行回购融资,更加重了其被抛弃的命运。  “保险、基金、证券和其他非金融机构对短融券的持仓量都在明显着落。”某证券公司交易员指出。  “但是抛的话也要有人接,”交易员指出,二级市场越来越差的流动性使得短融券兜售有时候也成了1大困难,因此部分机构手中的短融便被动滞留。对那些短融券的主承销商来说,这1问题更是烦恼。如果无人接单,在余额包销的情况下,就只能自己挺身而出,这也是为何第一次公布的6只超标券中只有1只在第二张名单中消失的缘由,其余的仍然保持原样,没有顺利地在二级市场售出。  但是也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央票、短融券等短时间品种收益率上调的白癜风医治最好医院阶段性到位,其投资价值也在凸显,12月正成为短融券一个非常好的买点。到明年年初,投资者的资金紧张问题有所减缓,经历了超跌的短融券可能就会迎来一个不小的反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qew.com/zzzd/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