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症状体现 > 一颗喜糖吞下,壮男吐下半坛子鲜血
一颗喜糖吞下,壮男吐下半坛子鲜血
导读
吃喜糖也会有血光之灾?没错!武汉42岁的李先生(化名)就是在吃了一颗喜糖后口吐鲜血,差点一命呜呼。
医院得知,李先生出血量很大,达到了毫升,将近大半坛子鲜血。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事情还要从6天前说起。李先生是IT公司一名管理人员,当天,好兄弟的侄儿子在武汉办婚礼,邀请他开婚车。这等美差他自然没有拒绝。一大清早来到新郎家后,亲友就给李先生发喜糖。李先生随手拨开一颗硬糖塞进嘴里,咬了一小半以后就吞了下去。
没过一会儿,李先生就开始觉得恶心、想呕吐,他还没来得及去厕所,没忍住当着新郎亲友的面呕吐起来,谁知吐出来的竟然是几大口鲜血,这可把在场的人吓坏了。众人赶紧把李先生送往医院抢救。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该院消化内科医生蔡一珊回忆,李先生被送来的时候,口里还在吐血,由于出血量达到了近毫升,整个人都快休克了。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李先生的血是从消化道出来的,也就是消化道大出血,这类出血的量大且不易止住。医生赶紧进行止血等治疗,算是保住了李先生一命。
然而,小小一颗喜糖怎么会划破消化道呢?蔡一珊医生给出了答案。原来李先生有乙肝肝硬化病史,出现食管静脉曲张,而糖球表面粗糙不平、硬度大,咽下时划破了曲张而薄弱的血管,导致消化道大出血。
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田霞说,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最容易引起突发死亡。
医生提醒:肝硬化患者除了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之外,日常的饮食宜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宜营养少渣,忌粗糙坚硬食品。最好做到足够营养,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禁酒、不乱用非处方药物等。总而言之,要避免一切会加重肝损伤的因素。
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东西对于很多人都是一种诱惑,它就是糖。世卫组织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
但是近年来,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事实上,完全拒绝吃糖是一件困难的事,那到底该吃多少糖,吃什么样的糖更健康?吃糖过多又有什么危害,如何远离?
1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所以,对于一些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话,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2吃这三类糖更健康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几种糖:
红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较多的铁、钙、钾、镁等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利于人体内酸碱平衡。中医认为,红糖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红糖性温,经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应当少吃。
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它们的热量很低,具有“调整生态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称为“双歧因子”,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腐败菌增殖。
糖醇类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度略低于白糖。它们能量低、不会引起龋齿、不升高血糖,属于健康甜味剂。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别超过20克,因为它们会促进肠道蠕动,过量食用能引起轻度腹泻。
3吃糖过多致多种慢性病爱吃甜食孩子易骨折精制后的白糖纯度非常高,能达到99%以上,白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营养问题。日本营养学家认为,儿童吃甜食过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国营养学家也指出,爱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较高。
营养调查还发现,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佝偻病的发生。多吃甜食还会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via综合楚天都市报、网络记者高家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什么东西吃多了总会起反作用,点个大拇指祝李先生早点康复!希望他的经历能让更多人引以为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