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症状体现 > 低估消费高估投资中国需找经济增长新动力
低估消费高估投资中国需找经济增长新动力
"低估消费高估投资中国需找经济增长新动力"
"所谓中国经济失衡,所谓投资过量,消费过低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一个毛病的判断。"这是3月18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在分析全国"两会"后经济形势时所表达的观点。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1、2月的经济数据显示,投资、消费、出口等数据都不及预期,一季度经济存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业内部分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存在消费不足、投资过度的问题,应当更多地刺激消费,抑制投资。不过,蔡洪滨告知《每日经济》,经济的延续稳定健康的增长,要依托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改革教育体制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消费被低估?在消费与投资的认识上,中国近些年被认为存在消费不足、投资过度的问题。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是47,而发达国家不到20。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3年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已到达50,但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占比依然还有很大差距。在蔡洪滨看来,投资过量,消费不足是一个毛病判断。这源于中国GDP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导致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最少被低估了10,而投资占GDP的比重被高估了10。蔡洪滨称,如果按国际同口径计算,中国房屋消费最少低估相当于5的GDP。除住房消费外,蔡洪滨认为,服务部门的消费也被低估了。例如,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很多服务消费没有被统计成消费,而是被统计成运营本钱。并且,私营企业中间普遍存在为了避税,而把企业家的个人消费,包括车、司机诸如此类当作医治白癜风哪里好了企业的支出本钱。投资被高估?与此同时,蔡洪滨认为,中国的投资被严重高估,中国在投资的统计中存在大量的重复计算。从GDP计算来看,2013年全国31个省的GDP总和约为63.07万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国GDP则为56.88万亿元,31个省分GDP总和已超过全国总量6.19万亿元。蔡洪滨表示,重复部分基本不是以消费情势出现,而主要是被重复计算成投资。另外,折旧被低估,价格缩减指数被低估,也导致投资被高估。即使不推敲统计计算问题,在蔡洪滨看来,历史上其他国家,日本、韩国早期经济增长的时候,其投资占GDP比重也是40左右。"我们投资比例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既然如此,为何业界仍然对投资还是抱有众多疑虑?对此,蔡洪滨认为,主要是各界对城镇化中触及的投资恍如显得更加谨慎,"消费过低,投资太高"的误区使人们把"4万亿"刺激政策放大到对所有投资效果的评价。"中国投资问题不是数量问题和比重问题,而是一个质量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我国过去的缺点是高投资率和低投资效率并存,如果既有高投资率又有高投资效率,那么就应当充分发挥这1有益因素。平衡消费与投资比重在蔡洪滨看来,在消费占GDP比重被低估,投资比重被高估的情况下,如果更仔细研究中国统计数据背后的因素,中国整体GDP可能是被低估的。他认为,低估部分主要是收入和消费。如果将这个因素加进去,就会发现错判更加严重。蔡洪滨解释说,常常有人拿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太低,要求拼命发展服务业。但是数据背后存在的不可比性,常常人们忽视,其实服务业里面包括很多项,例如房屋消费、医疗消费、教育消费与其他各式各样的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失衡的毛病认识,还会导致一系列的毛病观念。"蔡洪滨说,比如建立消费社会,抑制储蓄;鼓励服务业,抑制制造业;刺激消费,抑制投资。而且,人为地刺激消费,其风险比过度投资更大,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的缘由都是过度消费。另外,对投资也并不能全盘否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李长安表示,对中国这么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投资在推动国民经济延续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方面,依然占据着不可替换的重要地位。李长安认为,如果片面地强调刺激消费需求,夸大投资驱动模式的负面作用,极有可能堕入发展动力不足的窘境,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也难以保证。"刺激消费、抑制投医治白癜风医院资的所谓再平衡不会使中国经济回到正确的轨道"。蔡洪滨称,找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才是关键所在,而这要回归到经济增长的本质:即长时间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技术进步和制度改进带来的效率提升,和生产要素的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