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症状体现 > 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全家都要去检查
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全家都要去检查
专家:
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博士苏莎莎据相关数据统计,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比为2:1。虽然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家族中发生率高。这不,家住乌市东泉路64岁的董先生最近胃部总是不舒服,偶尔还会疼一下,但这两天特别明显,伴有消化不良,有时候还有呕吐、反酸的现象。医院去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了胃息肉,要对息肉进行进一步化验,才能确定如何治疗。“胃里长息肉不会就是肿瘤吧?”在回家的路上,董先生一直担心,“就怕得了癌症,连累了家人。”董先生说。对于董先生关心的问题:胃息肉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发展成胃癌?胃没有感觉不舒服=胃癌?胃没事=没胃癌?怎样才能发现早期就等于不会患胃癌吗?今日医话,本报记者采访了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博士苏莎莎,为大家讲讲与胃癌相关的知识。
胃病治疗不及时
记者:什么情况下胃部疾病会发展成胃癌?
苏莎莎:胃癌是胃黏膜或胃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胃小弯近幽门部。异常增生的癌组织向表面隆起可形成巨块,如坏死可形成溃疡,如向深层浸润可使胃壁呈弥慢性增厚。胃癌如向周围扩散可累及肝、胰腺及大网膜。
一般来说,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以及胃溃疡等胃部疾病不及时治疗或不正确治疗最终都会发展成胃癌。当某些原因引起的胃炎发生,逐渐发展为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到异常增生,最后导致胃癌。有些胃溃疡患者平时不注意,导致溃疡反反复复,就容易导致恶化,成为早期胃癌。
记者:胃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苏莎莎:发病原因仍然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免疫力低等有关,也可能与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息肉等有关系。
首先是饮食因素,摄入过多的盐渍食品、熏制品、含亚硝酸胺食品,比如麻辣烫、腌菜等制作工序复杂的食品,这是胃癌的诱发因素之一。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是危险性非常高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并没有明显症状,所以人们往往忽视,或有症状也不重视,从而造成不良的结果。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成人中几乎50%以上的人都存在HP的感染,但并不是都发展成胃癌。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治的。
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被定义为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是口口传播、粪便传播以及亲密接触。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比发达国家要高,预计未来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比乙肝传染更为严重的疾病。家庭中一人感染,最好全家人都做检查。
记者:为什么早期胃癌不易被发现?
苏莎莎:上腹不适是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如发生腹痛,一般较轻,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这些症状往往较轻,不被患者所重视,大多数患者的阳性体征除全身情况较弱外,仅在上腹部出现深压痛,甚至就医时也易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病。
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和阳性体征,甚至无症状,所以易忽视。随着肿瘤的发展,影响胃的功能时才出现明显症状,检查通常都是晚期。
家族高发因饮食习惯
记者:一个家族中有多个亲属发生胃癌,是不是会遗传?
苏莎莎:胃癌不是遗传性疾病,家族中发生率高,可能与平时饮食习惯不佳有关。因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比较相似。
记者:胃有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苏莎莎: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胃息肉一般多为良性,无症状者不需治疗。如果是恶性,医生可通过胃镜去确认胃部的早期病变。
记者:胃病患者在饮食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苏莎莎:平时只要注意饮食合理,少吃高盐、煎炸、热烫食物,合理、按时进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记者:平时大家该如何预防胃癌?
苏莎莎:我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到两次胃镜检查,同时,每年体检时都有必要做一次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试验,确保早发现早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