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优质医院 > 病例04上消化道出血
病例04上消化道出血
病情介绍
患者,男,48岁。3年前诊断为乙肝肝硬化、脾大、食管静脉曲张(重度),坚持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至今。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随后呕暗红色血ml,解黑色成形便1次,急诊以“消化道出血”收入院。检查:白细胞2.79x/L[(4.0~10.0)x/L],红细胞4.4x/L[(4.0~5.5)x/L],血红蛋白g/L(~g/L),血小板39x/L[(~)x/L];凝血:凝血酶原活动度66.00%(70%~%);肝功基本正常。腹部超声提示:肝硬化、脾大,门静脉内径增宽。诊断: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
01治疗方案和效果
(1)药物止血:
①血管活性药物:醋酸奥曲肽注射液首剂给予负荷剂量μg快速静脉注射,继以50μg/h持续泵注0.5mg,每天2次,共5天;
②抑酸剂:注射用兰索拉唑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5天。
(2)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1.0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5天。入院第2天,无呕血、有黑便。入院第4天,大便潜血阴性,好转出院。
02合理用药分析
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扩充血容量、尽早止血、短期应用抗生素。
(1)该患者通过输注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即可达到补充血容量的目的。
(2)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的缩血管作用较血管加压素小,不良反应较少,该药的半衰期为1.7小时,首剂给予负荷剂量后需24小时持续泵入。治疗消化道出血要求pH6.0每天达20小时以上,以促进血小板凝集和防止纤维蛋白溶解。
质子泵抑制剂(PPI)抑制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优于H2受体拮抗剂。给予PPI,一日2次,可使胃内持续保持较高的pH,必要时可持续静脉泵注。
肠道异位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首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喹诺酮类耐药者也可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该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5天后未出现感染征象。
本文为“卢药药有话说”原创,如有内容转载,请标明来源
参考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药理学》、第四版《临床药物治疗学》、科学出版社第四版《药理学》、《药物毒理学》等教材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启问题征集环节,与我直接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