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疾病了解 > 浅谈中医治疗缓慢性上消化道出血

浅谈中医治疗缓慢性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

小量而缓慢的消化道出血,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软弱或头昏,有的仅在作呕出物或粪便的潜血试验检查才被发现,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粪为主,这还取决于出血的数量及其速度,过快的肠蠕动致使出现暗红色甚或鲜红色的血便,易与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如血液贮留胃内,与胃酸接触后转变为酸性血红蛋白,使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如血液停留在肠内较长时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经细菌作用结合成硫化铁,致使粪便变黑如沥青,又称柏油样便,出血量超过60ml即可引起黑粪。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重点化验应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或呕吐物的匿血试验(有条件可作放射性核素或免疫学匿血测定法),肝功能及血肌酐,尿素氮等,有条件应测血细胞压积。

西医治疗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由于很多疾病和病变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每一个病种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不尽相同。

中医治疗如下:

1、胃中积热证

吐血紫暗甚则鲜红,常混有食物残渣,大便黑如漆,口干喜冷饮,胃脘胀闷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主要药物:大黄、当归、白芍、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甘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热伤胃阴,加麦门冬、石斛、天花粉

2、肝火犯胃证

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苦目赤,胸胁胀痛,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泄肝清胃,降逆止血

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药物: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通草、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可加白茅根、茜草、旱莲草加强止血;吞酸者加乌贼骨、贝母

3、脾不统血证

吐血暗淡,大便漆黑稀溏,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及、仙鹤草、乌贼骨、阿胶。脾胃虚寒者加熟附片、炮姜,或改用柏叶汤;出血量多者,可加地榆炭、侧柏叶、血余炭

4、气随血脱证

吐血量大,大便溏黑甚则紫暗,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眩晕心悸,烦躁口干,神志恍惚,甚或昏迷。舌淡红,脉细数无力或脉微细

益气摄血,回阳固脱

独参汤或四味回阳饮加减。主要药物:人参、制附子、炙甘草、炮姜

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胃中积热证:取上脘、内庭,针用泻法:肝火犯胃证:取不容、劳宫、梁丘、太冲、地五会,针用泻法;脾胃虚弱证:取中脘、脾俞、足三里、隐白,针用补法加灸。

2、穴位贴敷法(1)栀子,郁金,白芷,大黄,共为细末,韭菜汁调成糊状,敷于膻中、上星、上脘三穴,药干另换新药。适于热盛伤络型。(2)白芷、炒栀子各适量,水煎,布包药渣趁热敷胸口,适于热盛伤络型。(3)紫珠草、地稔根,水煎,浓缩(制取药液),用时先取毫升,用胃管注入胃内,左右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胃各部充分接触,然后抽出。另取毫升注入胃内保留。(4)吴茱萸末适量,醋调敷于涌泉穴。

3、敷脐疗法:(1)大黄30克研细末,加米醋适量调成膏状敷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3~5次为一疗程。适于胃热壅盛型。(2)大黄、栀子各20克,研细末,米醋适量,用法同上。适于肝火犯胃型。(3)鲜小蓟、鲜旱莲草各适量,捣烂取汁,大蒜一枚捣如泥,与西瓜霜15克和匀成膏状,敷于脐窝及双侧涌泉穴,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适于吐血不止者。

此外,应积极进行针对出血病因的治疗,注意生活习惯,饮食,情志,避免刺激因素。

其中饮食上可参考:

1、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本品熟食有清肝、凉血、止血作用。上消化道出血属胃热或肝火者,可食本品作为辅助治疗。

2、蕹菜:又名空心菜、无心菜。本品食用(生食或熟食)能清胃肠之热。适用范围同上。

3、藕:鲜藕能凉血行瘀。胃热或肝火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者,可饮鲜藕汁作为辅助治疗。

4、木耳:又名黑木耳。有凉血止血之效。本品炒炭存性,研末冲服或入药煎服有止血作用。适应症同上。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qew.com/jblj/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