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疾病了解 > 病例分享罕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消化

病例分享罕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消化



摘要

吴大爷站在病房里的窗户前,看着外面满地的树叶,轻轻叹了叹气,摇摇头走回病床。家人看到这一幕,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闲聊一些家常,试图让吴大爷忘记病痛的烦恼。自从吴大爷得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笑容似乎越来越少……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要早一些,连相对干旱的石家庄也早早的迎来了第一场雪,街上的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气温的骤降,让还有些青绿的叶子稀稀落落的掉了下来。映衬着寒冷的天气,吴大爷的心里也是冰凉冰凉的,病情的加重让医院就诊,目前正在血液科二病区住院治疗。

  吴大爷得知自己患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在今年的1月份,然而他的症状在两年前就开始了。当头晕、耳鸣、眼花、健忘,乏力、四肢末端麻木,手脚发凉、皮肤瘙痒,面部、眼睛发红等这些症状陆续出现时,并没有引起吴大爷的重视。年8月13日,医院体检时发现血常规异常,白细胞17×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腹部彩超提示脾大(13.6×5.0cm),但是当时因为没有感觉到身体上的不适,所以吴大爷仍然没有在意,也没有进行任何治疗。年8月份至12月份,吴大爷在新西兰探亲,多次查血常规可见血红蛋白在-g/L之间,曾放血治疗4次,每次约毫升,口服一些对症药物,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

  吴大爷从新西兰回来后,于年1月7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74×10^9/L,血红蛋白.4g/L,血小板×10^9/L;查骨髓细胞学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成熟红细胞密集成片,粒红比例0.94:1,巨核细胞全片70余只,血小板成堆可见,JAK2基因阳性70.43%,BCR/ABL基因阴性,染色体未见分裂象;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从年8月发现症状开始,到年1月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足足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耽误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医院对于检查不够完善且此病发病率很低,医院或医生都没有经验的原因,也有吴大爷对于病情不够重视的原因。

  在确诊后,吴大爷并没有进行规律的治疗,导致病情逐渐加重,今年9月份,吴大爷出现腹痛并伴有便血,而且血量比较大,这让他担心了起来,“便血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关系吗?”吴大爷抱着心里的疑虑,在家人的陪医院血液科就诊。

入院血常规

  冯新旺主任、马传宝主任、乔广明医生等组成的血液病专家团队在对吴大爷进行查体并完善相关检查后,其中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1.17×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明确。冯新旺主任对吴大爷的病情进行了中医辨病辨证分析,根据吴大爷的舌苔脉象,做出中医诊断:症积,邪毒内蕴证。吴大爷从乔广明医生那里了解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确可出现鼻出血、齿龈出血、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等情况,而吴大爷的这种情况即属于其中的消化道出血。通过吴大爷的检查结果可以发现,消化道的出血很可能是由高血容量和高黏滞血症、消化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同时乔广明医生还告诉吴大爷,如果刚开始发病时积极的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可减少对身体不必要的伤害。

  吴大爷似乎明白了许多,医院进行积极的治疗,根据吴大爷的病情,以冯新旺主任为首的血液病专家团队做出了详细的诊疗计划,予以内科Ⅰ级护理,血液病护理常规,并对吴大爷的便血进行治疗,在便血控制后,予以解毒祛邪中药汤剂口服,并应用院内特色中药制剂口服促进细胞凋亡,静点调节免疫的药物,予以保护脑功能药物应用,控制血红蛋白水平。

10月30日血常规

  经一个月的治疗,吴大爷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10月30日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5.33×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91×10^9/L,血象明显恢复,继续巩固治疗中。11月6日早上,吴大爷醒来看到外面银装素裹,站在窗户前远远的望着。看到掉落在地上仍然青绿的叶子,联想到了自己的病情。叶子的意气风发终究抵挡不了寒雪的侵袭,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总是不服老,认为很健壮,身体出了问题也觉得没多大事,最终还是被疾病压垮。在跟家人聊了会天后,吴大爷的心情好了许多,再加上病情得到了控制,满心充满希望,内心暗暗下定决心坚持治疗,相信吴大爷一定可以打败病魔。

提醒

专家

吴大爷的例子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身体不适,一定要引起重视,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因为延误治疗而导致病情的加重!

医院

相关网站:







































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qew.com/jblj/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