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上消化道出血 > 疾病了解 > 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皮肤病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52392.html

(一)呕血及便血

上消化道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多呈咖啡样胃内容物.如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则为暗红色.甚至鲜红色,可有血凝块。上消化道出血后均有黑便.即柏油样便,当出血量大,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呈暗红色血便。

下消化道出血以血便为主,血便的色泽,性状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以及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高位下消化道出血在肠内停留过久。亦可呈柏油样黑便。左半结肠及直肠出血,为鲜红色血便。

(二)周围循环衰竭

消化道急性大出血可致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昏、乏力、心悸、恶心、晕厥,肢体冷,面色苍白、脉速、血压降低;出现体克时,伴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四肢湿冷,呼吸急促、意识障碍,少尿或无尿。少数患者已出现周围循环衰竭,但无明显出血表现时,应考虑消化道大出血。

(三)贫血

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贫血出现的速度和程度主要取决于失血的程度。在出血的早期因有周围血管收缩与红细胞重新分布等生理调节,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慢性消化道出血可能仅表现为贫血,可出现头晕、乏力、活动后气促、心悸等。

(四)发热

多数患者在4小时内出现低热,可持续数日。发热的原因可能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液或分解蛋白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但应注意并发吸入性肺炎。

(五)氨质血症

消化道出血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使血尿素氮升高(肠源性氮质血症)。失血使肾血流量暂时性减少,导致氮质潴留(肾前性氮质血症)。一般在纠正低血压、休克后。血尿素氮可迅速降至正常。但严重休克可造成急性肾衰竭。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隐血试验;大便或呕吐物隐血试验强阳性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依据。

()血常规:急性出血患者血红蛋白会有不同程度下降,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细胞比容降低。但急性出血因早期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可正常,补液扩容治疗后会明显下降。失血刺激造血系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多呈小细胞低色素性,为缺铁性贫血。

(3)血尿素氮:一般在出血数小时后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4-48小时达高峰.大多不超出14.3mmo/L,3~4日后降至正常。

(4)其他:根据原发病及并发症的不同.可伴有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或肾功能的变化。

.特殊检查

(1)内镜:急诊内镜检查(emergeneyendoscopy)即在出血后4-48小时内作胃镜检查,可提高出血病因诊断的准确性,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果心率10次/分,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30mmHg.血红蛋白50g/L等,应先纠正循环衰竭,并使血红蛋白上升至70g/L。

结肠镜是诊断大肠及回肠末端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发现活动性出血,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判断病变性质。可视胶囊内镜(VCE)和双气囊小肠镜(DBE)检查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双气囊小肠镜主要用于对小肠病因的诊断。

()X线检查:腹部平片对乙状结肠扭转、肠梗阻、肠穿孔有诊断意义。X线钡剂检查仅适用于慢性出血或出血已停止、病情已稳定的病例的检查,对怀疑病变在十二指肠降段以下小肠段,可能有一定的诊断意义。X线钡灌肠检查可发现结肠息肉及结肠癌,应用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检出率。插管小肠钡灌肠气钡造影对发现小肠病变有一定的价值。食管吞钡检查可发现静脉曲张。应注意X线检查发现的病灶不一定就是出血的来源。

(3)选择性血管造影:适用于紧急内镜检查未能确诊的活动性出血、可用于确定消化道出血的部位(特别是小肠出血)和病因诊断以及介入治疗。一般每分钟至少要有0.5ml含有显影剂的血量自血管裂口溢出,才能显示出血部位。但在出血量小或出血间歇期,仍可能发现血管畸形、血管瘤和多血管性肿瘤等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开展,对消化道出血具有诊断和超选择性血管介入治疗的双重价值。

(4)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性核素99(锝)标记自身红细胞后描测定放射性核素从血管内溢到肠腔的情况,常用于下消化道出血的初筛定位.有助于上、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急症处理传染病种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qew.com/jblj/13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